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聂国春)金融监管总局7月10日发布风险提示称,金融监管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总局不实承诺、发布风险防范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提示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三大套路,诱导消费者要注意防范。网络 混淆概念误导贷款。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言语误差,金融监管如以“分期缴费”“分期付款”替代“分期贷款”,总局有意误导或迷惑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和合同条款的发布风险防范情况下,完成线上签字或刷脸认证,提示签署网络贷款合同。虚假宣传过程中,诱导不法机构或平台可能通过诱导填写或技术手段窃取等方式收集个人信息,网络转卖给其他机构用于诈骗等非法用途,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的风险。 不实承诺诱导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欺诈性承诺、夸大效果、杜撰信息,如宣传“包过拿证”“政策即将变化”“报名后国家有助学金奖励”甚至承诺就业保障等,引诱、催促消费者报名并办理贷款。在合同中模糊内容表述或设置极为苛刻且仅利于机构或平台的条款,比如若退费必须扣除高额违约金等,增加解约成本。有些机构或平台实为“壳公司”,主要目的是骗取钱财,无法提供实质服务,甚至不断变换地址逃避监管或法律责任。消费者发现被骗后,往往因机构跑路导致维权困难。 隐瞒贷款实际成本。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只宣传较低的表面利率、日利率、月利率,不披露较高的实际利率、年化利率、综合借贷成本,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或者在宣传时模糊收费标准,故意隐瞒额外费用,实际操作中以“额外服务”“高端定制”、违约金等名义额外收费,导致实际支付的息费远超预期。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理性分析高回报承诺,核实宣传真实性,拒绝各类话术套路。在选择服务时,消费者应优先考虑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资质信息。办理业务时要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定期检查账户异常情况,发现信息泄露及时采取措施。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爆品来袭,机遇就在眼前!蜗旅果汁饮料成饮料新趋势!
- 泉州市食安办发布提示:夏季科学防范食源性疾病
- @大湾区市民:“桂字号”平南龙眼将于8月上旬上市!
- 第八届科技创新论文大赛颁奖会隆重召开,推动建筑门窗配套件产业结构升级
- 胶布加一横,“F”变成“E” 司机变造车牌被罚1500元
- 泉州以“数”为笔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 5个品种药品注册证书被注销
- 西贝创始人连用“疯狂”喊话外卖平台:把定价权还给商家
- 《明末:渊虚之羽》玩家精美截图 女主潇洒大战Boss
- 泉州演艺剧场造型酷似一艘巨轮 预计8月底完成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
- 徐工“夏季送清凉”超值礼包,限时赢大奖,速来!
- 启动!舒城县杭埠河沃孜大桥
- 跨越4000多公里 厦门医生铺就援疆“救心路”
- 全州脱贫人口增收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
- “土特产”链接“大市场” 产业振兴“钱”景好
- 国家医保局规范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7类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第14期省级食品安全抽检信息
- 装修干货|这些主卧装修坑别踩,治愈系设计抄作业就够了!
- 凝聚共识 迎接挑战|河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玻璃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华北玻璃发展大会成功举办,行业会议
- 泉州以“数”为笔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 搜索
-
- 友情链接
-